RSS

叩門、就給你開門

人真的是積習難改啊!
昨天在找一本書時,突然在書櫃角落看到一本十年前的日記本(應該說是札記本,因為前一個月天天記事,但慢慢就變成有心情才記,斷斷續續的)
我看到94.1.1自己寫的東西--

"OO要我痛苦時呼喚觀世音菩薩,我說以前我沒信仰,對祂不熟,不好意思有事才求神。但OO做了一個很好的譬喻:學生進到輔導室,不管你認不認識,不論他是否孺子可教,只要他開口,哪一次你不是真心迎上去給予協助?想想也對,我不會只幫那些本來就跟我們熟、或小義工之類的學生。只要他需要,我們就會盡全力給予幫忙。菩薩也是如此吧!不過從今起我要常與菩薩聯絡,建立一下感情,這樣當我真正需要幫忙時,才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還是"疏於聯絡",老是以"因緣未具足"為理由,沒法委身於宗教所帶給人的平安。
這學期因緣際會地去參加了查經班。小組長知道了我的身體狀況很熱心地想為我代禱,我心裡又很不好意思地起來,甚至疑惑我只是慕道友、根本還不是基督徒,上帝會幫助我嗎?我只是想去了解祂的話語、認識祂的國、祂的義,不想被想成是為了尋求祂卸除我身體的病痛而去參加這個聚會。
但這跟十年前有甚麼差別?
聖經上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開門。
想來多年來我都僅是在門外徘徊,也不敲門、也不起身尋找,更沒有說出自己的需求。只是空空的等著因緣到來。
這讓我想起昨晚我們夫妻倆在散步時談到"珍惜身邊所有"的這件事。
我雖然會努力的為自己健康加油,但我不能保證我還有多少時間可揮霍,所以現在的我學會不再等待,舉例來說,我想念兒子女兒,我就主動上FB訊息問他好不好,或我就告訴她住院時要抽空來看我...,我不要用"他若愛我,他就會..."、"他若關心我,他就會..."、"他若懂事、他就知道應該..."的思維去等待他們表現關心。
我可以做的,想到就趕快去做。
我要說出我的需求、我對他們的愛,而不是自憐地等待別人現身,等待別人關懷。
我要去叩門。
跟親人、跟朋友、跟神的關係都一樣。
我要珍惜身邊所有,我不要遺憾。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