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吃"這件事,其實不能怪我不下廚,我應該也是很有烹飪天分的才對(從喜歡看烹飪節目、食譜和飲食文學相關書籍的癖好看來,我也是很有潛能的)。而且我也想過,假如我有些讓孩子念念不忘的拿手好菜,就能拿來作為"利誘"孩子回家的藉口(比如說,媽媽炒了米粉、做了你愛吃的糖醋肉,你要不要回來吃啊之類的)。可是我沒有甚麼拿手絕活,因為我們真的很少開伙!
最主要是以前還在上班時,每天早上6:45出門,晚上六點多離開學校,回到家一定超過七點,假如這時候才洗手作羹湯,大家不就餓扁了?而且假日累得半死,有時還要出去玩,怎麼可能在家用餐?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當初家事分工的規定是--我煮飯、小孔要洗碗,所以我猜想他也覺得麻煩、懶得洗,所以都建議出外打牙祭算了!搞得我們天天都要找不同餐廳吃飯,一方面怕膩,一方面也不能讓人家覺得我們是懶惰家庭,都不煮飯的,對不對?
繁瑄讀大學住外面,繁瑋補習、留校念書那兩年,我們幾乎很少一起吃飯,而且因為住桃園交通不方便,我們兩個老的就自己吃飯然後在外面晃阿晃,流浪到9:30或10點多才接弟弟回家。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退休了,總可以煮了吧!也是啦,但只有兩口人吃飯(小孩都住到台北去了),分量很難拿捏,而且為了環保、不浪費,總要盡量把它吃完,所以會吃得過多而瘦不下來(噯呀!又是藉口啦)。
加上最近迷上GOMAJI團購網,覺得打4.9折就可以吃到很棒的一餐,感覺很划算,所以三不五時就會造訪一些還不錯的店家。
不過最近我們兩人常採用折衷的用餐辦法,就是到蕃薯藤自然食堂買有機的蔬菜便當(五穀飯、糙米飯...等主食,配菜則是有機蔬菜,每個 便當80元),自己再煮一鍋湯搭配(比如說雞湯、排骨湯或魚湯之類),感覺這樣比較養生。
當然跟小孩吃飯就比較慎重,我喜歡找上菜慢一點、可以吃久一點的餐廳,這樣一家人相處的時間才會久一點。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