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風土痣有感

星期天的中國時報刊登了一則花甲水泥工夫妻 共譜農村好時光的新聞。
因為年輕素人出書、畫圖不稀奇,但年近花甲之年的夫妻檔,毫無美術底子、更從沒寫過文章,但因緣際會的由太太寫文章,先生畫畫,出版了他們人生的第一本書《泥地字花》。(左圖為泥地字花裡的插畫)
看到這則新聞我趕緊叫先生看,因為前一天我才跟先生分享了這則故事,沒想到隔天報紙就出現了。這對福利社阿姨和泥水工先生是插畫家王春子的爸爸媽媽。

會對這則報導印象深刻是因為星期六下午我到荒野夢二參加一場小型座談分享會,店長銀快邀請了"風土痣"的編輯沈岱樺和設計王春子來分享他們出版這份獨立雜誌的創作過程。
沈岱樺原本是"鄉間小路"的編輯,對台灣的這塊土地、農業有著深刻的感情,離開原本的雜誌編輯工作後她和原本也是"鄉間小路"封面設計和畫插畫的王春子,基於一種對台灣土地及人文的關懷,兩人開始合作推出以報紙型開本大小的"風土痣",這份獨立雜誌推出後受到蠻多關注與喜愛。王春子的媽媽爸爸會出書,也是因為風土痣裡的"素未mole面--南北媽媽通信"這個專欄受到注意而出書(不過春子媽媽因為熟稔許多台灣鄉土俚語及農事,已在"鄉間小路"寫了兩年專欄了)
聽完兩位講者介紹風土痣的理念及每個專欄創作的原由後,讀起他們的"風土痣"就特別有感覺,不然以前只是覺得她們的裝禎設計很特別、插畫很有味道。
因為他們關注的議題是農作、食物、台灣在地關懷,這讓我想起以前讀過的半農半X,許多人有著卸甲歸田的桃花源夢,但事實上農作是很辛苦的,尤其還有複雜的產銷問題。當然假如只是自產自食又另當別論。
雖然目前我們不大可能務農或實踐半農半 X的理想,但關注這些有理想的小農或支持有機、愛護大自然環境卻是我們可以做的。
上周二我在台大做完斷層掃描後,買了麥當勞去華山的大草坪吃早餐,發現草坪上有一區放了很多大大的手提袋及木箱,上面植栽著各種不同的蔬菜、水果、草花,每個袋子上都有掛牌,仔細一看是"華山市民菜園"及"華山里民菜園",還有"菜園講堂"教認養這塊菜園的人如何栽種與照顧。
吆喝華山附近的里民共同認養菜園,作為綠生活革命尖兵,活動結束後這些手提小菜園再回到附近里民的家中陽台、屋頂或窗台。這樣大家一起來的社區綠運動還蠻有趣味的,也算是跟農事沾上一點邊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